看完《封神》追《哪吒传奇》,“童年味”是流量密码吗

2023-08-05 10:00:14    来源:浙江融媒体

《封神:第一部》票房持续走高,不少看过电影的网友说,《封神》唤醒了自己的童年回忆,让自己想到了小时候看的经典动画《哪吒传奇》,还有网友把影片中的角色和动画片的角色进行了对比,感叹影片太还原了,甚至有人发起了#封神的选角和哪吒传奇的适配度##封神的启蒙是哪吒传奇#等热搜话题,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“童年考古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细细盘点近些年横空出世掀起观影热潮的爆款影片,无论是让零点电影院爆满的《灌篮高手》,还是不久前掀起背诗浪潮的《长安三万里》,似乎都以满满的诚意、精良的制作,唤醒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,既让观众跨时代联动,感叹了一把“爷青回”,也展示了一把“梦回童年”的吸金能力,让影片拿下了惊人的票房,难怪有人说,“童年味”也是流量密码。

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?

上美影绘制《封神第一部》联动海报。

被“童年考古”撬动的流量

什么是“童年考古”?

顾名思义,就是接触影视、动画、游戏等作品后,在脑海中全方位搜索相关的童年记忆,并把回忆分享在网络上,唤起围观者的共鸣。

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,经常在网上“冲浪”的人可能会发现,社交媒体缝隙里,藏着各式各样的童年记忆,这些回忆碎片里,有陪伴70后长大的女神温碧霞,有80后喜欢的《雪孩子》、《长发妹》,也有让90后念念不忘的《哪吒传奇》《神雕侠侣》等,甚至还有“神奇宝贝”的小卡和迪士尼公主风的铅笔盒等等。

无数网友评论,看着“考古”童年的帖子,就好像回到了有人遮风挡雨的小时候,重新经历了一遍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
有网友晒出的“神奇宝贝”的卡片。

大家为什么喜欢“童年考古”?

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在接受采访时说,怀旧包含着一段相对无忧和幸福的生活经历,在那个心境下,你和过去更好的记忆重叠起来了,感觉到快乐或者满足,“人们喜欢怀旧,是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获得自己在当今时代缺少的某些心理体验。”

哈佛大学斯拉夫比较文学教授斯维特拉娜·波伊姆这样解释:”全球都在流行怀旧病,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种集体记忆的共同情感,渴望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。”

确实是这样,那些画质并不清晰的影像、泛黄的旧物,不仅仅是联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,还承载着许多人的年少时光,释放出温暖的善意,来抚慰成长的伤痛。

这也不难解释,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“考古”小时候,甚至做起了“怀旧”的生意。

比如,有嗅觉灵敏的商家,早早瞅准赛道,专门生产带有童年记忆的商品,几年过去,淘宝上多了好多数也数不尽的怀旧周边,还有人把小时候的零食店开在了闹市之中,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2020年一组数据显示,购买怀旧商品的人群数量正呈现逐渐攀升的态势,购买者中,95后和90后占到64%,进一步验证了“怀旧经济”的市场潜力。

带着怀旧记忆的老物件。图片来源:新华社

但让资本真正嗅到流量味道的,还是怀旧元素在幕上的爆火。

此前看哭观众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,就通过美好与纯粹的亲情主题,用水到渠成的情感渲染,唤醒了观众对过往的回忆,赚足了观众的笑与泪。

现象级动画《中国奇谭》,也浓墨重彩地还原了我们的童年记忆,让观众在惊艳之余也有所触动,重新找回似乎已了无踪迹的童真与好奇。

今年的热门影片《长安三万里》和《封神:第一部》更不用多说,少有人会忘记小时候背过的唐诗,也鲜有人未听说过封神,这些与旧时光紧密相关的怀旧元素,释放出强烈的情感力量,也给今天的中国电影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
这种怀旧,还出现在了综艺中、舞台上,《向往的生活》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,都引入了让很多观众意犹未尽的“古早味”,收割了大量流量。

一时间,似乎所有人都意识到,只要和老回忆、童年味沾上边,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。

掌握“流量密码”缔造票房黑马?

触发观众对童年的回忆,就能影片票房一飞冲天、动画剧集收视长虹吗?

答案是否定的,市场中从来不乏打着童年“情怀杀”“回忆杀”圈钱扑了街的影片,一些为观众熟知的老IP,比如《名侦探柯南》《多啦A梦》等动画的剧场版,上映后都出现了票房不及预期的情况;上映于2018年、2020年的电影《爱情公寓》《家有儿女》,也被不少网友吐槽“毁童年记忆”……

《名侦探柯南:绯色的子弹》评分不高,票房惨淡。

这背后,倒也不是观众的口味越来越“刁”,一方面,是视听产品数量指数级增加,大量的怀旧主题导致观众审美疲劳;另一方面,则是制作方太“懒”,只看到怀旧的流量,却忽视了撬动观众共鸣的情感基因。

也难怪有人在影评中写到,“人们怀念老IP,但同时又真的怕童年被毁。”

经典可以被不断解读、创造,每代人也有不同的联想和思考,70后、80后看《封神第一部》,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1990年TVB版的《封神榜》,90后看这部电影,想到的可能是《哪吒传奇》,片中形态各异的经典形象,承载着不同人的童年,也让大家愿意为此埋单,在多年后走进影院,期待弥补曾经的“意难平”,来一场跨越时代的灵感碰撞。

做到这点很难,电影开幕后,想要获得观众的心,赢得口碑,靠的不该是被“阉割”的童年叙事,而是对原版作品精神内核的延续,还有符合时代叙事和普世价值的情感传递。

《封神第一部》做到了,类似的作品数量却太少了。

《封神第一部》美术场景特辑与场景海报。

我们需要怎样的“童年味”

在童年叙事风靡的今天,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才动人?又或者说,我们需要怎样的“童年味”?

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能藏在被摘下的童年滤镜里。

曾经的孩子长大,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生命题,儿时的情感也会发生转变,那些饱含童年回忆的影视作品,意义也不仅仅是缅怀过往,它们更像一种精神力量,在繁琐的日常中打开一个口子,让人们短暂忘却现实和疲惫,再鼓起勇气触碰真实的生活。

这是很多人追忆过往的真实动因,这种动因里,蕴含着人们对“童年”的别样期待——营造梦幻乌托邦的同时,也为现实的压力和焦虑提供出口。

悉尼大学政治哲学资深讲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,“无忧无虑对构成美好的童年很重要,但却对构成美好的成人生活并不重要。”因此,成年人会认为抱有忧虑的成年生活是积极的,更认同有价值的事物和关系,即便在缺乏积极情绪的情况下也是如此。

当人们通过影视作品重返童年,也会以同样的视角,看待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,打动大家的,除了童真,还有对往事的求索,献给漫长岁月的序曲,甚至是留给遥远未来的答案。

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,抓住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,原因也在这里。

如此就有了答案,人们需要的“童年味”,是情怀背后穿透时间的思想,也是忧叹岁月时缠绵的忧伤,更是对苍茫人生路的回应与求解……不同的滋味交杂,构成了情绪共鸣的起点,也赋予了影视作品内核,让这些作品能够获得新生,一直流传下去。

潮新闻 记者 赵茜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